第70章 归程烛影,心字成灰(2 / 2)

那支雍正带来的勿忘我早已蔫了,花瓣蜷缩成一团,却仍被她别在发间。林若曦轻笑,正要取下,却见雍正不知何时走到面前,手中握着支新鲜的花——不知从哪儿摘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西北的勿忘我,比紫禁城的野。”他替她换下旧花,指尖触到她发烫的耳尖,“就像你,总爱往险处闯。”

承欢忽然举着流萤扑过来,却在看见两人亲昵的模样时,忽然捂住眼睛:“羞羞!皇上伯伯给姐姐戴花!”孩子的笑闹声惊飞了流萤,却让胡杨林的夜多了份烟火气。

回到紫禁城时,已是五月廿三。承欢趴在雍正肩头打盹,小脸上还沾着旅途的尘土。林若曦望着熟悉的午门,红墙黄瓦在暮色中庄严肃穆,却比西北的烽燧多了份压抑——这里的每一块砖,都藏着数不清的算计。

“格格,碎玉轩已重新收拾好了。”苏培盛候在宫门前,望着林若曦身上的绷带,眼神闪过一丝复杂,“皇上吩咐,让您先歇着,明日再去给太后请安。”

碎玉轩的海棠开得正好,却比西北的胡杨多了份娇弱。林若曦摸着熟悉的廊柱,忽然听见承欢在身后喊:“姐姐快看!巧慧姑姑种的青燕花!”

所谓“青燕花”,不过是巧慧将普通的石竹栽成了燕子的形状,花瓣是承欢用朱砂染的红。她忽然想起张晓的阳台,曾试着种过石竹,却总养不活——原来有些花,真的需要特定的水土,就像有些人,注定要在特定的时空相遇。

“累了就歇着,别强撑。”雍正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已换下常服,身着便装,手中捧着碗银耳莲子羹,“御膳房新学的做法,加了西北的枸杞。”

瓷碗触到掌心的瞬间,林若曦忽然想起在西北大营,他亲手替她换药的场景——帝王的手握着棉签,动作轻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此刻碗沿的温度,与那时掌心的温度重叠,让她忽然想问:“皇上,您说,若曦姐姐若还在,会喜欢现在的我吗?”

雍正舀起一勺羹汤,吹凉了递到她唇边,忽然轻笑:“她若在,定会怪我让你涉险。”他指尖划过她发间的勿忘我,“但她也会高兴,因为你替她护住了承欢,护住了……朕。”

夜风掀起窗纱,承欢的银燕哨声从隔壁传来。林若曦望着雍正眼中的光,忽然明白,所谓轮回,或许不是让她成为马尔泰若曦的影子,而是以林若曦的身份,给那些未竟的遗憾,一个温柔的答案。

而此时的翊坤宫,年妃望着窗外的海棠,指尖捏碎了手中的绢花。玛瑙跪在地上,轻声道:“娘娘,林若曦回来了,皇上亲自去接的她……”

“回来又如何?”年妃忽然冷笑,绢花碎屑落在茜色旗装上,像极了未干的血,“紫禁城的路,从来不是靠宠爱就能走完的。”她忽然望向案上的香炉,烟雾缭绕中,仿佛看见林若曦发间的勿忘我,“马尔泰若曦死于心病,林若曦……就让她死于心软吧。”

碎玉轩的烛火映着两个交叠的影子,雍正替林若曦掖好被角,见她已睡着,指尖轻轻划过她眉心。案头的青燕纸鸢在风中晃动,翅膀上的“等汝归”三字虽已模糊,却像刻在时光里的承诺,永远不会褪色。

故事,仍在继续。当紫禁城的夜接纳了西北归来的人,当勿忘我在碎玉轩的花架上扎根,深宫里的权谋与温柔,终将在时光的磨盘下,碾出属于他们的答案。毕竟,跨越两世的灵魂,早已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超越命运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