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亚龙湾「热带水果宴·十二月十六」(1 / 2)

十二月十六的亚龙湾,晨光穿过椰林的间隙,在热带果园的泥路上洒下斑驳的金点。李可佳穿着薄荷绿吊带裙,裙摆沾着昨夜在后海村蹭到的沙虫粥碎粒——此刻随着她蹲在莲雾树下的动作,细碎的米粒混着晨露滚落在树根旁,惊起几只啄食的彩羽鹦鹉。骆梓淇背着相机跟在果农阿公身后,镜头扫过枝头垂落的「粉红铃铛」,晨雾中的果香与海风的咸涩,在叶片间织成「热带的味觉前奏」。

一、果园晨露与「果香初遇」

「亚龙湾热带果园」的木栅门吱呀作响,七十二岁的陈阿公戴着斗笠,竹叉往莲雾枝桠间轻轻一勾,颗颗「底部泛着五角星」的果实便落进藤筐。「妹仔看好咯,莲雾要选『果脐张开、果皮泛红』的,」阿公递过一颗掌心大小的果,表皮的蜡质层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层『天然蜡衣』是它的『防晒霜』,就像我们戴斗笠,它靠这层膜扛住三亚的毒太阳。」

李可佳蹲在树影里,指尖划过莲雾的果皮——触感凉滑如凝脂,轻轻一捏,果肉便泛起轻微的凹陷。咬下的瞬间,「咔嚓」声混着汁水迸裂的「滋滋」响,清冽的甜意裹着淡淡的苹果香涌进舌尖,尾调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果酸,像亚龙湾清晨的海风,热辣中藏着清爽的「呼吸感」。汁水顺着指缝滴在沙土地上,立刻洇出浅粉的印子,引来几只蚂蚁「循味探访」。

「晓得为啥莲雾又叫『水翁果』不?」阿公指着远处的荔枝林,「早年南洋华侨带回种苗,说这果『含水如翁』,三亚人见它长得像『雾里的莲花』,就喊成了『莲雾』。」竹筐里的莲雾堆成「粉红小山」,果脐的五角星在晨光里连成线,像给果园铺了条「通往清甜的路」。

二、果树间的「色彩巡礼」

穿过莲雾林,便是释迦果的「绿荫隧道」——球形果实裹着牛皮纸袋,像挂在枝头的「土黄色灯笼」。阿公解开纸袋,露出表面布满鳞纹的果实:「释迦果要等『鳞片软塌、果蒂微黄』才熟,你闻——」凑近时,浓郁的「奶油甜香」混着树叶的「青草气」扑面而来,「这果原产美洲,郑和下西洋时传到东南亚,海南话喊它『番荔枝』,咬开像在吃『树上的冰淇淋』。」

李可佳踮脚摘下一颗,指尖触到果皮的粗糙纹理——轻轻一掰,乳白的果肉便裂成两半,果核周围的「奶油状果肉」裹着黑色籽儿,送入口中时,绵密的甜意瞬间融化舌尖,像含着一块「会流动的蜂蜜」,却因籽儿的脆感添了份「咀嚼的乐趣」。「记得吐籽儿,这籽儿埋进沙里,来年能长出小苗呢,」阿公笑着递过竹刀,「以前家里穷,小孩们守着果树等果熟,谁先捡到落地的释迦,就能舔干净果核上的果肉,那甜味啊,能记一辈子。」

最惊艳的是燕窝果——藤蔓攀着木架向上生长,金黄的果实带着尖刺,像披着铠甲的「阳光使者」。阿公戴上手套摘下一颗:「这是从厄瓜多尔引进的『黄龙果』,果肉像燕窝一样透亮,三亚人喊它『燕窝果』,你看——」刀刃切开的瞬间,半透明的果肉里嵌着细密的黑色籽儿,阳光穿过果肉时,竟在地面投下「碎金般的光斑」,像把「液态阳光」封进了果实里。

三、海滩午宴与「味觉彩虹」

午后的亚龙湾海滩,细沙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李可佳把竹筐里的水果铺在白色餐布上:莲雾切成五角星薄片,边缘还凝着水珠;释迦果肉掰成「奶油瓣」,甜香在海风中飘散开;燕窝果挖成小块,盛进椰壳里,籽儿在果肉中闪着微光。旁边的椰青被砍开,插着吸管的椰壳歪倒在地,清甜的汁水正顺着壳沿,在沙滩上画出「透明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