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江滩浮尸(2 / 2)

楚明探案 多情神刀 1100 字 3天前

我翻开旗袍内衬,暗袋被利刃割开,空空如也。江风掀起她散在芦苇上的长发,发梢沾着星星点点的金粉。“没有随身物件,连鞋都只剩一只。”我掏出放大镜凑近那些金粉,细碎的颗粒在镜片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不像是普通金箔,倒像是胭脂铺里的进口香粉。这些金粉在晨光下闪烁,仿佛是死者留下的无声控诉。

“死者左手小指戴过戒指。”纪白举起死者的手,指根处有明显的压痕,“脱卸时用力过猛,划破了皮肤。”他突然扯开死者旗袍领口,锁骨下方赫然有个暗红色指印,“凶手是左撇子,单手掐住她时留下的。”纪白的分析有条不紊,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仿佛在还原案发时的每一幕。

老周在一旁记着笔记,铅笔尖沙沙作响。我直起腰环顾四周,芦苇丛被压倒的痕迹蜿蜒向江边,泥地上除了巡捕们杂乱的脚印,还有两行深深的拖痕,拖痕在泥泞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诉说着死者生前最后的挣扎。“去查最近三天的失踪人口,重点问胭脂铺、裁缝店。”我把烟杆别进腰间,“这种织锦料子,寻常人家可穿不起。”我扫视着周围,试图从环境中找到更多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细节。

回到警局时,日头已经西斜。档案室的老陈翻出厚厚的卷宗,灰尘在光柱里打着旋。“半个月内只有三起女性失踪,两个是丫鬟,一个...”他推了推老花镜,“是商会会长家的表亲,叫苏晚晴,二十三岁,上个月廿七出门后再没回来。”

照片上的女子穿着月白洋装,发间别着珍珠发卡,笑容温婉。我把照片和现场死者比对,眉骨和下颌的轮廓几乎重合。但眼前照片中那个明媚的女子,与江滩上那具冰冷的尸体,实在难以联系在一起,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在此刻显露无疑。纪白拿着证物袋走进来,里面装着从死者指甲缝提取的碎屑:“送去法医科检验了,初步判断是香粉混着皮肤组织。另外,死者胃里残留物显示,她最后一餐吃的是虾仁烧麦和茉莉香片。”

我盯着墙上的汉口地图,用红笔在沿江一带画了个圈。虾仁烧麦,茉莉香片,进口香粉——这些线索像零散的拼图,却总差关键的一角。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戌时三刻。警局里的油灯昏黄,光影在墙上摇曳,气氛显得格外压抑。纪白把解剖报告放在桌上,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芦苇:“凶手熟悉江滩地形,抛尸时特意选了退潮时段,想让江水冲走痕迹。”他的分析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凶手的谨慎与狡猾可见一斑。

“但他忘了芦苇会缠住尸体。”我捻起那片芦苇,锯齿状的边缘还沾着死者的发丝,“去查苏晚晴失踪前的行踪,尤其是和她来往密切的人。另外,把汉口所有胭脂铺的账本都调过来,重点查进口香粉的进货记录。”我看着那片芦苇,仿佛看到了凶手匆忙间的疏忽,这或许就是揭开真相的关键。

深夜的警局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纪白坐在桌前整理尸检报告,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我望着窗外的月光,死者发梢的金粉和账本上的字迹在眼前交织成网。这场迷雾重重的凶案,或许就藏在某个精心粉饰的胭脂盒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每一个细节,每一条线索,都可能成为解开谜团的钥匙,我和纪白将全力以赴,为死者讨回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