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河使西域,两面开花
治大河使西域,两面开花</p>
——堪称完美助攻!</p>
顾康此言一出。</p>
刹那间,大殿内的气氛陡然为之一变。</p>
群臣瞬间心领神会,先是目光投向顾康,旋即又偷偷瞥向刘庄。</p>
双唇微微颤动,却仿佛被什么哽住,终究是说不出话来。</p>
还能再说些什么?</p>
大势已成!</p>
之前的他们利用刘秀昔日的行为,再加上这次的天象,已经将刘庄逼到了绝路。</p>
而现在,他们便要承受大势逆转的后果。</p>
大势已然不可逆也!</p>
虽然此次四路大军只有一路大军大胜。</p>
但其余三路虽无果,但却亦无伤亡。</p>
这便足矣!</p>
要还想着由此借口去拦着刘庄,那得先问问自己脖子硬不硬!</p>
这些臣子们绝非愚钝之人,短暂沉默之后,他们纷纷朝着刘庄拜倒,齐声高呼:</p>
“恭贺陛下!!!”</p>
刘庄看向顾康,脸上笑意更浓。</p>
他如此宠信顾康可不仅仅是因为才能。</p>
同样还是因为顾康始终都可以跟他站在统一战线上,且能给他打出完美的配合。</p>
“好啊!好啊!”</p>
刘庄连声称好,旋即下令,“立刻将此事昭告天下。”</p>
“我汉军胜了!”</p>
“而且还是大胜!”</p>
“另外,传朕诏令,此次北伐之军,都有封赏!”</p>
此刻的刘庄,尽显明君风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封赏举措。</p>
窦固直接被其提拔到了征虏将军。</p>
这也算是意料之中,毕竟窦固本来就是奉车都尉,如今立下大功,成为杂号将军也属合理。</p>
让人意外的则是顾晟。</p>
刘庄竟要拜他为破虏将军,与窦固同为杂号将军。</p>
这一决定,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p>
要知道,虽然这次顾晟也立下了大功,但其原本只是军司马,远不及窦固。</p>
按理而言此次受封偏将军最为合适,拜杂号将军则是有些过了。</p>
群臣皆是骇然。</p>
甚至有人立刻开口谏言,言此举或引起边疆不稳。</p>
毕竟两人皆是杂号将军这以后听谁的?</p>
但刘庄却丝毫都不在意,直接将众人的情绪压了下去。</p>
虽然他们说的这种状况或是对的。</p>
但却不适用于当下。</p>
顾晟是谁?</p>
他可是顾啸之子!</p>
其身份在这些个功臣家族之中本来就有着足够的影响力。</p>
更别说如今的顾氏早已不是昔年顾康顾晟刚刚踏入洛阳时的那般了。</p>
如今之天下,谁敢小觑顾氏?</p>
更何况顾晟此次还立下了如此大功?</p>
对此,顾康则是没有多说什么。</p>
他自然知道,刘庄这是为了防范窦固于边疆一人独大。</p>
若是没有合适的选择,刘庄或许还不会这样做,但如今有了顾晟,他就注定会安排好一切。</p>
他就是这样的皇帝。</p>
帝王心术,平衡之道。</p>
随后,刘庄又拜班超为军司马,并对此行所有将士全都进行赏赐。.</p>
南宫。</p>
“哈哈哈,痛快!今日真是痛快!”</p>
时隔多日,刘庄那爽朗的笑声终于是再一次在南宫之内响了起来。</p>
他实在是压抑太久了。</p>
这种事哪怕他是皇帝也根本不可能完全解决,只能一直压抑在心中。</p>
今天,这个心结终于彻底散了。</p>
顾康此时也是难得的在刘庄面前露出了笑容。</p>
顾晟终于立下功勋了。</p>
这距离他当年重临洛阳时定下的目标又近了很多。</p>
只要继续这样顺遂下去,整个顾氏便有可能在刘庄这一朝达到一门双侯的盛况。</p>
届时,顾氏便有了跻身于天下最强大族的声望!</p>
他又岂能不欣喜?</p>
“济世,你今日便在宫中用膳。”</p>
刘庄兴致颇高,迫不及待地开口说道,“你我君臣二人,就如当年一般,好好畅谈一番。”</p>
显然,昔年刘秀大业未成,旦夕身死的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
他不想浪费任何的时间。</p>
“臣领命。”顾康微笑着拱手应承。</p>
两人就这样在南宫一同用膳,而后自然而然地谈及政事。</p>
如今大势已成,他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西域。</p>
而事情也正如原本历史的发展一般。</p>
刘庄打算派班超为使出使西域,凭借此次汉军大胜的声威,一举平定西域。</p>
顾康对此深表赞同。</p>
自班超与顾晟结拜之后,他也是先后与班超接触了多次。</p>
政治水平高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特点。</p>
那便是识人。</p>
对于班超的才能,顾康早已了然,更别说如今他还立下了功勋。</p>
但顾康却说起了另一件事。</p>
——治水!</p>
“陛下!”</p>
“自昔年平帝时期起,大河、汴渠多次决口泛滥,百姓深受其害,伤亡无数。”</p>
“随后天下大乱一直都没有得到整治。”</p>
“如今盛世来临,但两岸百姓却仍深受其害,臣曾细细探过此事,百姓皆望朝廷能够整治大河。”</p>
“此乃民心所向。”</p>
“臣以为时机已到,该行治水。”</p>
顾康毫无保留地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p>
其实他早就有此念头了。</p>
顾康本就对农耕之事极为精通,深知水患对农业的危害。</p>
自治天下之田后,更是愈发察觉到了大河、汴渠如今的状况。</p>
并为此做出了准备,先后集结了一批于水利方面颇有造诣之人。</p>
但治水之事,必定影响甚大。</p>
群臣的心思他看的太清楚了解了,他一直都在等待着机会。</p>
如今,这个时机终于来了!</p>
听闻此言,刘庄不禁微微皱眉。</p>
他自然知晓大河与汴渠的水患。</p>
同样也十分明白若是当真能做成这件事,定是一件福泽后世之事。</p>
对于大汉而言百利而无一害。</p>
但他想的是,如今的大汉,真的有能力同时兼顾这两件大事吗?</p>
虽是遣班超赴西域为使。</p>
但在这其中也必定有大军相护。</p>
当然,并不是直接随班超远赴西域,而是给予震慑。</p>
这件事可大可小。</p>
刘庄原本的想法是直接大型兴兵,待西域一定,立刻挥兵彻底解决掉北匈奴。</p>
但要行治水之事,那此事便一定要搁置。</p>
绝不能动用太多的兵马。</p>
治理汴渠与大河,这注定是一件损耗极大之事,容不得他不多加考虑。</p>
“陛下,若是当真能治水成功。”</p>
“不仅仅可以造福两岸百姓,期间可多出来的耕地亦是一项好处。”</p>
“.”</p>
顾康仍是在帮刘庄分析着其中利害。</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