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乱是一方面,吏治上的清明也是其中关键的因素。</p>
如今的大汉正是万象更新之时。</p>
吏治上的清明,更是远远超过了以往。</p>
人口上的底蕴在这种时候就起到了大作用。</p>
在这种种因素之下,整个大汉的国力迅速开始了恢复。</p>
当然,顾琛虽然已经返回了洛阳,但对于边疆的关注却也丝毫不少。</p>
四方边疆的战事始终未停。</p>
蛮夷们的生活方式,就注定造成了他们需要再一些时候以劫掠换来生存。</p>
这是双方不可调节的核心因素。</p>
顾琛在一边治理天下的同时,一边于四方边疆之中设置粮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p>
</p>
</p>
</p>
</p>
</p>
</p>
</p>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剩下多少的时间。</p>
但以顾琛的性格而言,只要他还能站起来一天,他便始终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p>
对于他的判断,群臣们没有半点的怀疑。</p>
这或许也就是当前大汉最为关键的优势之一。</p>
朝堂群臣齐心协力;</p>
对顾琛都是万般的信任,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方面的才能,并于每方面都十分的优秀。</p>
这样的大汉,又岂会出现任何乱象?</p>
四方边疆先后传来捷报。</p>
姜维、毌丘俭、邓艾等人先后破贼,阻扰了蛮夷劫掠之心。</p>
同时间,顾琛亦是在竭力推动着顾熙昔日的大业。</p>
雕版印刷术的拓印这些年来可从未停过。</p>
随着大汉国力逐渐恢复。</p>
顾琛于各地先后创立藏书阁,并敕令太学学子在为官之前,当前往各地藏书阁任教至少半年。</p>
并将任教期间的所作所为列入了考校之中,借此将被世家垄断的知识向四方铺开。</p>
此事注定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p>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p>
他们要最先要学习的可不是最为顶级的知识,而是启蒙识字;</p>
为此,顾琛甚至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p>
设为“初学”。</p>
用来聘请先生为人启蒙。</p>
规定不满十岁的男子可前往初学启蒙。</p>
这种事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p>
也唯有顾琛亲自来做,此事才能轻易做成。</p>
但哪怕就是这样,此事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能将步子迈的太大。</p>
只能先从洛阳从京畿稍微富裕的地区一点点向四方普及。</p>
而对于该用何种方式来吸引百姓参与其中,顾琛的方式也很简单。</p>
只是告诉四方百姓:“读好了书,能够当官。”</p>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p>
也唯有这种最简单的话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p>
在初闻此事之时,百姓们的武九年,四月;</p>
顾泽薨于巨鹿。</p>
至此,顾氏武十年,六月;</p>
荀彧含笑而终。</p>
这个可以说是武七年春二月癸酉,帝崩于洛阳北宫。</p>
大渐之时,八百里加急召顾琛入宫,解天子剑授之曰:“太子不才,若不可辅,卿可行废立之举。”</p>
琛秉政后,罢榷酤、减口赋,遣绣衣使者巡察州郡贪蠹。</p>
八年孟夏,立“崇礼初学“于京畿,为民启蒙。</p>
着令太学生员除授职前,须赴郡县庠序传习半岁,以《顾礼》教化启蒙学子。</p>
其考课分三科:通经术者授博士,明吏事者补令史,善训诂者擢学官。</p>
更制“月旦评“法,令州郡以德、才、功三品铨叙士人。</p>
时雒阳太学生击筑而歌曰:“顾公设礼序,白屋起鸾羽。”</p>
——《炎汉书,顾琛列传》</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