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纷纷跟着鼓掌,一时间,掌声雷动,现场的气氛温馨又感人。
徐瑶娟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她轻轻走到陈文武身边,
小手温柔地拉住他的衣角,什么话也没说,但那深情的眼神已经诉说了千言万语。
徐家既然表了态,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推进。
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详细商量婚礼的具体事宜。
徐大军率先开口:“那啥,陈大哥啊,我知道你们老家是北方的,
可能你们北方有的习俗和我们南方不太一样,但是有一点,我想麻烦你要做到。”
陈永博立马拍着胸脯说道:“亲家,您说!”
郑江南和几个堂兄弟对视一眼,偷偷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永博叔也是人才啊!
看到徐瑶娟的父母应了陈文武叫的“爸、妈”,他也立马打蛇随棍上,管人家叫亲家了!
徐大军一愣,随即笑道:“在我们南方,婚礼的日子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我想着最好能找个先生好好挑选个良辰吉日,这样对咱们两家都有好处。”
陈永博连忙点头赞同:“行,亲家公,就听您的。
我一定请人选个最好的日子,让孩子们往后的日子都顺风顺水。”
徐大军见陈永博如此识好沟通,满意地点了点头。
刘李月在一旁轻声问道:“我看别人家定亲的时候,都会用红纸写个庚帖,
把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写上去。咱们是不是也得准备一份呀?”
庚帖,通俗来讲,就是一纸婚书。
一式两份,略有差异,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各持一份,这可是华夏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婚俗。
它实际上就是双方互换的八字帖,上面详细写明了姓名、生辰八字、籍贯以及祖宗三代等信息,是男女成婚至关重要的证明。
当然,有合就有离,与庚帖相对应的便是休书。
不过在这喜庆的场合,咱们就不介绍休书了,不积极。
华夏文明传承了几千年,朝代更迭,江山几度易主,但这庚帖的习俗却一直延续下来。
以前人们订婚,不太在意官方的备案,反而对这小小的庚帖极为重视。
在胡建、两广这些地区,传统文化保存得相对较好。
即便现在是1982年不是以前的旧社会了,但对于正经人家来说,庚帖依然是定亲的重中之重。
在他们看来,有没有去民政局办结婚证并不重要,只要有了这庚帖,
再通知亲朋好友喝喜酒,那就代表着两人正式成婚了。
陈永博激动地回应道:“亲家母,您说得太对了。
不瞒您说,这庚帖我们早就有准备,就等着您这边松口呢。”
徐大军和刘李月相视一笑,并未多言。
因为按照红旗公社的规矩,如果女方不主动提出写庚帖,男方是不能贸然提及的,
否则会被视为太过强势、不懂礼数。
郑江南对此规矩有些不解,在他看来,男方主动提出写庚帖,岂不是更有诚意?
但他也明白,几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既然弄不明白,那就照着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