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共铸方案(下)(1 / 2)

陈阳从容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屏幕前,接过了博格递来的激光笔。

陈阳没有立刻反驳谁,而是将激光点精准地落在博格之前标注的A点和b点上,并调出了更高清的局部断层图像和术中超声模拟的动态血流图。

“各位请看这里,”

陈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稳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肿瘤虽然包裹侵犯严重,但根据最新的1毫米薄层ct血管成像(ctA)和我们在申市积累的术中超声(IoUS)经验模拟,在靠近肝门分叉处(A点)和肿瘤侵犯远端靠近肝内分支处(b点),各有约0.8-1.0厘米的相对‘安全区’。”

“这里的血管壁虽然也受到挤压推移,但影像学显示其层次尚存,管壁结构相对完整,质地评估为可吻合的健康血管。”

说着陈阳的目光环视全场,缓缓道:“我仔细评估了这段血管的走行方向、管径大小、以及A点到b点切除后的预估距离。结合我在申市完成的肝移植手术中处理更细小、条件更差血管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术中操作足够精细、游离足够充分,存在直接行端端吻合的可能性!而且,这是最优的手术防范!”

事实上在今天之前,陈阳已经使用了模拟卡,对威尔逊的情况进行了模拟,所以陈阳对威尔逊的情况要更为了解。

“关键在于三个核心环节,环环相扣,不容有失。”

陈阳继续说道: “必须采用最精细的‘骨骼化’(Skeletonization)游离技术。这要求我们如同在布满血管神经的雷区中‘拆解炸弹’,使用显微器械,在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耐心地、毫米级地剥离肿瘤组织与pV-L血管外膜之间的致密粘连。”

“目标是在不损伤血管壁本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挽救’出A点和b点两端宝贵的健康血管长度(争取各1cm)和结构的完整性。这需要术者拥有超乎寻常的耐心、稳定的双手和对血管解剖的深刻理解,任何急躁或失误都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或血管壁损伤导致术后血栓形成。”

“精准的血管阻断策略,摒弃传统的全肝门阻断(pringle maneuver),它会造成整个肝脏的缺血损伤。”

“我认为可以采用更精准的区域性血流控制,通过预置的血管阻断带,只选择性阻断门静脉左支(pV-L)的血流。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右肝(功能储备良好)不受缺血影响,显着缩短肝脏整体缺血时间,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

“创新的吻合技术,我将采用改进型的‘连续-间断混合缝合法’。”

陈阳边说边调出一段基于他既往手术记录制作的精良模拟动画,清晰地展示了他的吻合理念。

“血管后壁,采用连续外翻缝合,例如连续水平褥式缝合。优点在于缝合速度快,密闭性好,能有效防止渗漏,尤其适用于相对容易暴露、张力较小的后壁。”

“血管前壁 采用精准的间断缝合,这是应对张力的核心!”

“在前壁中心张力预计最大的点,缝合一针关键的间断水平褥式缝合并打结,承担主要的纵向张力。然后,在距离这针中心张力点左右各1-2毫米的位置,再各缝合一针单纯间断缝合。这两针的主要作用并非承担张力,而是精确对合血管内膜,确保内膜光滑,减少湍流和血栓形成风险,同时为接下来的连续缝合提供牢固的‘锚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