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是汉代重要的诸侯封国,国都始终设于卢奴,河北核心封国,从汉景帝前元三年,到汉宣帝初元二年,历经三立两废。
到了汉末,余汉元帝建昭二年,皇子刘兴初封信都王,阳朔二年,汉成帝下诏将刘兴改封为中山王。
卢奴城的初春依旧带着刺骨的寒意,中山王府内弥漫着苦涩的药香。
冯媛用指尖轻轻拭去刘箕子额头上细密的汗珠,那孩子的小脸因高烧泛着不自然的潮红,呼吸急促得如同受惊的小鹿。
冯媛坐在床边,日夜守护着这个孙子,眼中满是疲惫,更多不断地念叨:,祈求上天保佑这个无辜的孩子度过此劫。刘兴英年早逝,这个孙子是唯一的血脉,也是心中最后的寄托。
就在这时,侍从匆匆走了进来,汇报道:“朝廷的使者前来宣诏。
冯媛整了整素色深衣,将一缕散落的鬓发别回簪,立刻整理好思绪,带着王府上下的人前来迎接。
使者张由手持诏书,朗声宣读:“中山孝王去世,朕实属惋惜。特下此诏令,让刘箕子继承王位。听闻其身患重病,特派太医前来医治。”
冯媛听到这个消息,皇帝派来太医为孙子治病时,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急忙谢恩,接过诏书,并热情地招待张由前往房间休息。
就在此时,王府门口突然驶来一辆马车,风尘仆仆,车帘掀起来,下车的人,是一个相貌仪表堂堂的中年人,步入王府。
冯媛一眼便认出了他,是自己的幼弟宜乡侯冯参。微笑着迎了上去:“叔平,你怎么千里迢迢从长安赶来了?”
冯参行了一礼,朗声回答:“中山太后,我在长安听闻中山王病了,十分担心,所以特地赶来了。”
冯媛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知道。
房间内,太医正在为刘箕子治病。他轻捻银针,手法娴熟地扎入孩子娇嫩的穴位。每一针都落得恰到好处。
将病魔从孩子身上驱除。随着银针的扎入,孩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高烧带来的绯红也缓缓褪去。
治疗完毕后,太医细心地拔出银针,轻声对一旁的侍女和乳母吩咐:“务必注意,中山王需静养,不可受风,夜间需有人轮值照看,若有反复,即刻派人通报。”
冯媛和冯参站在一旁,看着孙子渐渐恢复生机,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太医离开后,冯参却悠悠地开口了:“在长安那边,陛下登基以来,铲除王莽,排挤师丹等忠臣,而且后宫傅氏几次干预朝政,太后从以前就跟那傅氏有隔阂,这次来也给你提个醒,以防他狭私报复。”
冯媛闻言,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吧?陛下又不是小孩子,岂能受他摆布?而且我冯氏从父亲到现在,都是忠心耿耿,难道是怕他傅氏抓住什么把柄吗?”
虽然冯媛这样说,但冯参却并未完全放心,虽然冯氏虽然一直谨小慎微、忠心耿耿地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但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谁也无法保证能够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