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的阳朔,晨雾还未散尽,漓江的水便被染成了青绿色。李可佳穿着浅蓝牛仔外套,内搭印着「漓江渔火」图案的白色t恤——下摆还沾着昨夜在三街两巷蹭到的柠檬鸭酱汁,此刻随着她蹲在漓江畔渔家乐的木栈板上,轻轻晃过水面,惊起几尾逆流而上的鲫鱼。骆梓淇背着相机蹲在渔船边,镜头对准渔民手中的渔网,晨光穿过网眼,在江面上洒下细碎的「银鳞光斑」。
一、江畔晨雾与「渔鲜前奏」
「老秦渔家乐」的木招牌在晨雾中摇晃,船家秦叔戴着斗笠,正从竹篓里捞出活蹦乱跳的鲤鱼——鱼身泛着漓江特有的「翡翠青」,鱼尾拍打着木盆,溅起的水花混着晨雾,在李可佳的牛仔裤脚洇出浅灰的印子。「妹仔看好咯,啤酒鱼要选漓江野生鲤鱼,鱼鳃鲜红、鱼鳞透亮,养在江水里蹦跶的,才叫『活鲜』。」秦叔的手掌在鱼腹上轻轻一按,「肚子瘪的是野鱼,吃水草长大,肉质紧实不腥。」
她蹲在木盆边,看秦叔杀鱼:刀刃顺着鱼背划开,却不切断鱼头,「这叫『开背不断头』,焖煮时鱼肉入味,鱼形还不散。」鱼身两侧剞上花刀,撒上粗盐腌渍,旁边的砂锅里,菜籽油正烧得冒烟,姜蒜、指天椒、番茄块依次入锅,「滋啦」声里,酸香混着辣气腾起,给漓江的晨雾添了把「热辣的火」。
二、啤酒焖煮的「鲜爽变奏」
砂锅的汤汁滚起时,秦叔把腌好的鲤鱼滑入锅中——鱼身刚接触热汤,鳞片便发出「滋滋」的响,番茄块在鱼身周围翻滚,渐渐煮出红亮的汤汁。「关键在这瓶桂林啤酒!」他拎起本地啤酒,琥珀色的液体顺着瓶口冲进砂锅,泡沫漫过鱼身,麦香混着鱼肉的鲜,在蒸汽里织成「味觉的网」,「啤酒去腥增香,还能让鱼肉更嫩,漓江的鱼配本地的酒,才是『水土的默契』。」
李可佳凑近砂锅,鼻尖先撞上啤酒的「麦香」——那是带着谷物烘焙感的醇厚,混着番茄的「酸」、辣椒的「辛」,还有鱼肉的「清鲜」,像把漓江的「山水气」,全煮进了这锅汤里。她看见砂锅底沉着的啤酒花,在汤汁里轻轻浮动,像给鱼身铺了层「麦香的床」,秦叔用木勺往鱼身上浇汤,「三浇三转」的动作极有节奏,「让每片鱼肉都裹上汤汁,焖煮二十分钟,连鱼皮都带着啤酒的香。」
三、鱼肉入口的「江鲜暴击」
正午的阳光拨开晨雾,漓江的水在渔家乐脚下流淌,竹筏划过水面的「哗啦」声,混着砂锅里的「咕嘟」响,成了「江畔午餐的bGm」。秦叔掀开砂锅盖,热气裹着浓烈的「啤酒鲜」涌出来——鲤鱼的鳞片被煮得透亮,鱼身浸在红亮的汤汁里,番茄块煮到软烂,辣椒段浮在表面,像给漓江的「青」,添了抹「热烈的红」。
夹起一块鱼腹肉——筷子刚触到鱼肉,便感受到「嫩而不散」的质感,入口时,啤酒的麦香先打开鼻腔,接着是番茄的酸润、辣椒的微辣,最后是鱼肉的「鲜甜」在舌尖炸开:前调是「江湖的热烈」,中调是「山水的清鲜」,尾调是「麦酒的回甘」,像在漓江的竹筏上,突然撞见一场「味觉的春雨」——清鲜中带着热烈,热烈里藏着温柔,就像漓江的水,看似平静,却在深处涌动着「千岩万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