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如细丝,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宫墙,给这沉睡的未央宫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
阙门轴缓缓转动,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吱嘎声,门缝渐渐扩大,一缕阳光率先探入,照亮前方道路,也照亮了那些即将步入朝堂的大臣们的脸庞。
师丹、朱博、博喜,率领诸位大臣步入未央宫前殿。他们的白袜踏入光洁的地板,发出轻微的嘎吱嘎吱声,手握芴板,整理衣袖,正襟危坐。
大臣们指指点点,低语如同远处潮水袭来,议论纷纷,目光不时投向,不远处闭目养神的夏贺良:,此人就是那个建议陛下更改年号的方士。
周围的大臣们议论不休。有人不屑,有人担忧,更多的人则是在观望,等待事态的发展。
“瞧他那副超然模样,真不知陛下会如何裁决此事。”一位大臣忍不住轻声对邻座道。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高呼,大臣们纷纷闭嘴,有条不紊地起身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欣迈着稳重的步伐,看向四周围的人,随后迈向大位坐了下来,朗声说道:“今天朝会只为议论一件事,那就是否更改年号,夏卿有什么话要说,不妨和周围的大臣说一说,辩一辩。”
夏贺良起身微微拱手,看向周围的大臣们,声音平静而坚定:“诸位大臣们,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先皇当初没有顺应天命,才多灾多难。望诸位大臣以大局为着想,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却立刻遭到反驳,师丹一步一步地迈向前方,声音铿锵有力:“更改天命这种事情,是你这种方士能够随意乱说的吗?高祖承天命,已然到至今。陛下英明神武继承祖业,这种天命之事岂能随意更改!”
这个时候,王嘉挺身而出,站起身来看向刘欣,凛然地说道:“更改年号天命,并非一时更改就能趋吉避害。不如锐意进取,重新实行新政,惠利百姓。这样既能体现陛下的英明神武,又能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听信某些小人之语,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王嘉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平当、龚舍、龚胜等少数大臣也纷纷起身支持他的观点,或攻击夏贺良,或苦口婆心劝说刘欣三思而后行。
然而,朝堂之上的局势却并未因此平息。有许许多多的大臣仍在观望着局面,等待发言,深知帝心难测,稍有不慎就可能站错队伍。
朱博抚摸着胡须,慢慢起身反驳师丹的言论,提倡更改天命才能趋吉避害,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对面的解光、傅晏等大臣们纷纷向他使眼色表示支持。
解光更是起身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此乃天意所归。”
傅晏也倡导说道:“先皇也曾经因为日食灾祸十分担忧,未能更改年号才导致如此局面。请陛下不能犯先皇之前的错误。”
有了傅晏的明确支持,朝堂之上风云突变。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大臣们纷纷起身转向刘欣,口中颂扬着更改年号、顺应天命的必要。
现如今傅氏在朝野之中已然有权倾一时的迹象,因此选择支持傅氏无疑是明智之举。
面对形成两派的局面,刘欣低着头看着奏书,显得云淡风轻,眼皮微微一抬,看向前方的傅喜问道:“大司马认为这件事如何呢?”
突然提问的傅喜眼神在刘欣与群臣间快速流转,轻咳一声,声音沉稳而略带犹豫:“陛下,年号之事非同小可,无论是坚守旧制,还是顺应天时,皆需深思熟虑,不可轻率决定,臣之浅见为理应再次商议才行。
这样在场的所有人,都意想不到,没想到这个大司马如此的谨慎,两边都不得罪。
然而这样的回答,却让刘欣的表情显得非常不满意,放下奏书,思考一番之后最后作出决断:“听取丞相等人建议,更改年号趋吉避凶。”
听到这个决议解光、傅晏、朱博、夏贺良等人纷纷松了一口气,心中大喜,知道这样子就等于得到了陛下的信任,未来可期。
老臣反对,师丹却满脸愤怒,声音如同雷鸣般响起:“陛下若是执意要听信这些小人之语,老臣也只能以死相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