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官也街「莫义记猫山王榴莲雪糕·十一月廿一」(2 / 2)

「你说这榴莲的浓,像不像澳门的历史?」李可佳忽然指着对面的「葡式老洋房」,墙上的浮雕还留着殖民时期的花纹,窗台下却摆着中式的「发财树」盆栽,「当年葡萄牙人带着榴莲种子来澳门,本地华人把它做成雪糕,浓烈的果香里,藏着中西合璧的『瘾』。」她舔了舔指尖的果肉汁,发现雪糕的「浓」竟带着「治愈感」——就像澳门的老故事,哪怕历经风雨,却总能在「浓烈」里,长出新的温柔。

四、巷弄烟火的「浓烈与暖」

莫义记的店门口,游客们举着雪糕拍照,老街坊们却熟稔地跟莫叔打招呼:「莫生,今日的猫山王够不够『糯』?」「阿婶,给您留了块核小的果肉,等下做雪糕时给您多放些。」粤语的对话混着榴莲的香,让这条窄窄的巷子,成了「浓烈的温柔乡」。李可佳看见穿校服的澳门学生,把雪糕举得高高的,边跑边喊:「小心滴到校服上!」却又忍不住低头舔一口,果肉汁还是沾到了领口——那是属于澳门的「甜蜜烦恼」,就像榴莲的「浓烈」,哪怕有人觉得「臭」,却总有人为它的「香」着迷。

她忽然想起在议事亭前地吃的葡式蛋挞——酥皮的「浓」是黄油的香,蛋液的「淡」是香草的清,而此刻的榴莲雪糕,「浓」是果肉的饱满,「冰」是温度的反差,原来澳门的「味觉密码」,从来都藏在「浓淡相宜」里:浓烈的色彩配清淡的骑楼,浓烈的果香配冰凉的雪糕,就像澳门人过日子,既有「节庆时的浓烈」,也有「巷弄里的清淡」,最终在「浓与淡」的交织里,活出了「让人上瘾」的滋味。

五、暮色官也街的「余韵回甘」

离开时,莫叔往李可佳的帆布包里塞了包「榴莲果肉干」,包装上印着「臭香世家」的卡通图案,背面手写着「雪糕要趁冻吃,果肉干要嚼着香」——字迹歪歪扭扭,却带着「手作的温度」。骆梓淇把「吃雪糕」的视频设成手机屏保,画面里的李可佳蹲在石阶上,雪糕的果肉汁滴在鞋尖,身后的彩色建筑在暮色中渐次亮灯,成了「澳门浓烈」的最佳注脚。

暮色渐浓的官也街,彩色建筑的灯光次第亮起,莫义记的冰柜依然亮着,榴莲的香气混着街边「炭烧咖啡」的焦香,在巷弄里飘来飘去。李可佳摸着吊带裙口袋里的果肉干,指尖沾着淡淡的果油——那是澳门的「味觉余韵」,浓烈却不刺鼻,香甜却不腻人,就像这座城市的历史,浓烈的过往里,藏着让人上瘾的「温柔」:是莫叔递雪糕时的「多舀一勺」,是老街坊打招呼时的「熟稔笑容」,是彩色建筑下,每个人捧着榴莲雪糕的「满足脸」。

当第一盏路灯在巷口亮起,李可佳回头望去,莫义记的招牌在灯光下泛着暖黄,排队的人依然不少,莫叔的声音穿过人潮传来:「妹仔,吃完雪糕记得擦手,果肉汁粘在手机上要小心!」她笑着点头,忽然觉得这「浓烈的榴莲香」,早已不是单纯的「味道」,而是澳门刻进巷弄甜蜜回忆。